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很抱歉!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,感謝您的配合。

【Talent雜誌】創新藝文活動 打造話題性鄉鎮


 

創新藝文活動 打造話題性鄉鎮

有「台灣創投教父」之稱的柯文昌,運用20多年創投的專業經驗成立台灣好基金會,透過公益創投(Venture Philanthropy)的方式,不但扶助更多台灣在地特色企 業與商品,也打造東台灣的新亮點「鐵花村」,並在池上鄉深耕當地文化,推廣台灣鄉鎮之美,讓台灣的美好從在地開始。

提到台東你會想到什麼?紅葉少棒、原住民歌手郭英男、張惠妹、池上便當,還是瑞穗牛奶?台東不只好山好水,這一年多來,更以「鐵花村」聞名。有媒體和 部落客這麼形容:到了台東,不去鐵花村,旅程就不完美。而台灣好基金會則是鐵花村的幕後推手。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說,鐵花村現址為為台鐵舊宿舍區,當台東火車站遷移到卑南新站後,為保留舊有車站的周遭文物與數棵百年樟樹,因 此由基金會與台東在地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討論後,在交通部觀光局的協助下,規畫成為一個以音樂為主體的鐵道藝文聚落,提供在地原住民音 樂工作者一展長才的常態性舞台。藉由這個音樂 交流平台,讓台東最引以為豪的原住民音樂創作人才,可以回到或留在自己的家鄉工作。

「連結各界資源,共同參與在地文化並協助產業發展,藉由建立鄉鎮特色,行銷鄉鎮觀光,並進一步吸引遊子回鄉服務,是台灣好基金會成立的動機。」柯文昌說。

感念母親回饋社會 成立融悟基金會

柯文昌回想,1977年從美國IBM實驗室回台後,加入台灣HP公司,從最基層員工做到HP第一位本土總經理,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經常往來世界各地,常常在旅館醒過來時,有種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浮萍之感,這時候腦中就會浮現小時候故鄉屏東潮州的景色。「故鄉讓我有安定的力量,因此決定成立基金會,回饋台灣這塊養育自己的土地。」柯文昌感性地說。

當時,柯文昌成立的第一個基金會為融悟基金會。母親年輕時就皈依佛門,但直到6個兒子都成家立業後,才放下一切剃度出家。從小母親就教導孩子們要回饋社會,當要成立基金會時,自然就想到以母親出家的法號「融悟」為名,成立融悟基金會。自1994年成立以來,融悟基金會參與了921賑災、台北市綠化活動及生態保護推廣、老樹養護計畫、藍天教室等相關活動,更贊助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、公益平台基金會、敦安基金會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等等。2009年春天,柯文昌進一步成立台灣好基金會。

不只給魚 還要讓他們會釣魚

「不但要給魚,還要教人怎樣釣魚。」柯文昌解釋,所謂公益創投(Venture Philanthropy)不只提供單純的財務援助,更強調企業管理的策略與實務。融悟基金會主要以實質金錢贊助各項生態與藝文活動,也就是給魚;而台灣好基金會則是採取公益創投的方式,真正從在地扎根,整合當地人才與相關組織,協助在地文化與經濟的永續發展,這才是根本之道。

柯文昌以鐵花村為例,他說,發展台東的觀光,光靠金錢贊助是不夠的,更需要當地人才與文化特色的支撐。因此,台灣好基金會積極打造鐵花村,不只是提供原住民一個音樂表演的舞台,更希望藉由這個藝文聚落,傳承原住民的部落文化,同時也將其發展成觀光特色,更能進一步吸引旅居各地的遊子回鄉工作。

「傳承和交流,是鐵花村最重要的任務。」鐵花村幾乎每晚都有專業的音樂表演,胡德夫、陳永龍、Suming、王宏恩等人都曾在這裡演唱,讓更多人感受台東豐沛的音樂創作力。鐵花村除了針對祭典舉辦部落豐年祭活動外,每個月也會舉辦一次焚風樂台,提供台東在地新生、年輕的樂團表演,鼓勵音樂創作,以推動文化傳承,此外也邀請各地的地方樂團彼此交流。

隨著鐵花村成為台東觀光亮點,這個充滿活力的新聚落,也帶動當地文創產業。假日時,鐵花村也會舉辦「慢市集」活動,現場集合台東當地的各類藝術工作者、農特產品等,讓台東的池上冠軍米與原住民等手工好物等,增加曝光據點,也讓更多旅客發現台東人的生活智慧。

建立在地特色 行銷台灣各地美好

除了鐵花村外,台灣好基金會也在台東池上鄉打造一個特色鄉鎮。柯文昌說,日本觀光行銷最厲害之處,就是一鄉一特色,例如白川鄉合掌村幾乎等同於童話世界的代名詞;台灣319個鄉鎮其實都有其當地特色,如果能吸引人才返鄉,結合當地居民長期合作耕耘,一定能發揮小鄉小鎮之美。為行銷台灣各地的美好,台灣好基金會首先選定了池上,作為打造一鄉一特色的首站。

池上便當有名也好吃,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池上米的故事,台灣好基金會配合傳統農家作息的「四季活動」,規畫了「春耕野餐節」 ,邀請大家來到大坡池畔的草地上,吃著米食點心欣賞樂團演奏,而「夏耘米饗宴」則結合池上媽媽們的手藝和五星級飯店主廚的創意,舉辦與眾不同特色辦桌;「秋收音樂會」以金黃的稻穗為舞台,邀請國家音樂廳等級的團體,展現人與自然最和諧且驚艷的表演;「冬藏」則以專家達人的講座為主題。

柯文昌解釋,春耕野餐節由池上當地的解說員,為旅客解釋池上的歷史、趣事、人文風情和飯包故事,帶領大家一同認識池上的稻田、飯包與好山好水;而秋天則舉辦稻穗音樂節,以金黃大地為舞台展現別具風格的古典音樂,讓聽眾感受古典樂與大地融為一體和諧。此外,並舉行稻米收割體驗,用鐮刀一刀刀割下飽滿的稻穗,體驗農家生活的辛苦,見證自己碗中米粒的晶瑩。

除了鐵花村與池上鄉的特色鄉鎮外,柯文昌也觀察到,許多在地產業,如苗栗縣苑裡鎮華陶窯、南投縣埔里鎮廣興紙寮或屏東縣三地門蜻蜓雅築等,都將社區或部落的文化融入作品中,這些從土地孕育出來的產品,每件都蘊藏著土地的記憶與手作細膩的質感。

然而這些文創產品由於缺乏通路曝光,而無法成為永續發展的產業。為了讓好商品不寂寞,台灣好基金會成立實體的「台灣好,店」,讓鄉 鎮產業可以在這個公平貿易的平台上,展現台灣的多元文化,將台灣的美好讓更多人看到。

經過3年的經營,「台灣好,店」把台灣充滿溫暖、人文氣息的手作產品,讓更多的人感受到。柯文昌解釋,「台灣好,店」所有的利潤都 會回捐到「台灣好基金會」,由基金會繼續協助鄉鎮產業的永續發展。

台灣好基金會的運作方式,讓資金不再是單向的捐贈與贊助,在實現公益的同時,也追求財務回收;再將創造的利潤進一步投入更多公益活動或社會企業,藉此活水源源不斷的循環,創造更大的價值,讓鄉鎮產業開創永續經營的條件。

公益創投 企業實踐CSR另一捷徑

柯文昌分析,非營利組織(Non-profit organization,簡稱NPO)的資源大多來自社會大眾的捐助。NPO若要有源源不絕的捐款,一定要做到令人感動,證明取之於社會的愛心,一點一滴都實踐在被幫助的人身上,如此一來,民眾的捐款才會從一次性轉為持續性,NPO才能永續經營。

關於台灣好基金會

台灣好基金會於2009年春天成立,由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先生、美學家蔣勳先生、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女士及資深媒體文化人 徐璐小姐共同創立,藉由社會企業的概念,整合在地的人才及相關組織,建立鄉鎮文化,讓更多人體會到台灣的美好。

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CSR)成為企業核心營運策略之一。柯文昌認為,企業除了對股東、員工、客 戶、政府與環境負起社會責任外,藉由參與公益創投,如台灣好基金會這類公益平台,成為實踐 CSR的捷徑。企業藉由公益創投幫助部落、社 區、弱勢或文創產業發展,回饋社會。

柯文昌說,1989年創立普訊創投,輔導協 助了100多家企業上市上櫃,其中包括鴻海、廣 達、研華和創見等國際級的大公司。他認為,公益創投這樣的概念在台灣才剛萌芽,而台灣好基金會如今才成立3年,他希望把普訊創投過去23 年的經驗投入公益創投,在不久的將來,公益創投一定可以發展出更多社會企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