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很抱歉!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,感謝您的配合。

因『吃』佔生活費最高 而拿起鋤頭成為青農 _專訪花蓮農老師楊培均

蜷曲在辦公桌前,直盯發亮的螢幕,程式碼一串串閃現於畫面,2019年,從事科技業的楊培均(綽號:阿培),因不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,毅然決然離開家鄉台北,落腳花蓮。

 

騎著一台野狼125,穿梭在花蓮大大小小的道路上,他是阿培,現居花蓮的一位青農。

「某天我就看記帳本,發現吃佔比最高,所以就想試試務農。」

聽起來有點荒唐,但這樣的突發奇想,開啟阿培為期一年農家打工換宿的生活,更促使他成為一名青年農夫。他從宜蘭一路打工換宿到花蓮、台東,體驗不同的農村樣貌。2020年, 阿培決定暫時定居花蓮瑞穗。

透過國中老師引薦及旁人介紹,阿培在瑞穗與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嬤同住,跟著阿嬤一步步學習傳統農耕,種植咖啡樹和柚子樹。在此同時,阿培也因為到瑞穗國小協助除草,而意外變成學校電腦老師。這些奇特的經歷,造就了神農計畫遇見阿培的契機。「人生就有很多特別的緣份。」阿培為這一連串的奇遇下了註解。

 

「如果沒有那通電話,我人不在瑞穗,我不會認識神農計畫。」

話一說完,笑聲四起,原來阿培與神農計畫的緣分算是命中注定。回想2021年,阿培因生活考量,移居到吉安,開闢了幾畝田,種種水稻、芋頭等作物,但依然兼任著瑞穗國小的電腦老師,並協助學校推行農糧署的計畫。當神農計畫團隊來訪,學校老師趕緊聯繫阿培來趟瑞穗,正因為他是農老師的不二人選。

「阿嬤是關鍵的人物!」阿培忽然說道。初次見到彼此的那天,阿培翻閱著神農團隊帶來的計畫書,看著神農施行的成果及歷年合作單位,他赫然發現,瑞穗阿嬤的孫女婿竟然是神農創新教學團隊的成員。當他開口提起這段奇妙的串連,眾人一陣驚呼,便正式邀請他成為花蓮神農教學團隊的一員。

 

「這裡就是一塊淨土啊!和都市不太一樣。」這是阿培選擇定居花蓮務農的原因。

當農夫走進教學現場 轉換孩子的語言是必經之路

從一位農夫到成為一位教孩子農事的老師,對於許多農老師而言實屬挑戰,對阿培也不例外。「以為孩子應該知道,但他們根本不具備這樣的知識。」 阿培苦笑著舉例,某次請孩子拔地瓜葉,忘記提醒他們不需要連根拔起,一個回神時,孩子早已自豪地向他炫耀,「老師你看地瓜葉好多好大!」諸如此類的情況,總讓他哭笑不得。

將農事步驟轉換成孩子的語言,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,是阿培教導神農課程兩年下來,確切感受到的經驗談。「我常常在思考怎麼把課變得有趣。」阿培期望透過課程讓孩子理解農事與生活的接近性。因此,在學期末他與其他農老師們帶領孩子舉辦同樂會,讓孩子將自己種植在校田的作物,實際採收、烹調,最後品嚐,「畢竟孩子都對吃很感興趣,他們是務實派的嘛!」

 

用孩子喜歡的方式 讓農事成為日常

「生活即農事,農事即生活。」根據108課綱的素養導向教育,阿培認為將農事帶進孩子的生活十分重要。他強調必須培養孩子的五感,以強化他們的觀察力,「不僅農田需要觀察力,生活也需要。」阿培曾帶孩子進行創意發想,讓他們觀察校田的生態自由創作,卻有孩子畫出了章魚。即使看似不合理,但阿培相信與其責罵,也不要侷限他們的想像力,因為校田本來就不需要有太多的規矩和束縛。

 

「農事能教的不只是田間的事,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。」阿培深信農事是生活的一環,小至農田,大至社會,每個環節都能夠學習。

目前阿培為花蓮化仁國小高年級的農老師,由於學生人數較多,單由一位農老師執行課程並不容易,因此除了阿培外,有塊田的傳芬及雅菁也共同協作教學。「我是實作型,傳芬他們是知識型農老師啦!」阿培精準地解釋他們各自的專長及分工。在未來,他期望自己可以往知識型老師邁進,練習傳授較艱澀的務農知識,帶孩子體驗不同的農事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