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很抱歉!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,感謝您的配合。

持續陪伴,參與家園的文化重建

風災過後
八八風災造成台東嘉蘭村重創,房屋全毀的有60戶、半毀的有6戶,數棟房子淹沒在湍急的河水中。嘉蘭村是有「台灣民謠之父」美譽的胡德夫老師與國際編舞家布拉瑞揚的故鄉,因此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們在災後立即希望能主動發起募款,於是在5天之內籌辦【Sing For Home】為家園而唱演唱會及義賣募款,在8月15日活動當天,現場一共募得新台幣9,986,496元整(含當天義賣所得)的款項。
長期蹲點,持續陪伴
風災過後,基金會有兩位專員在嘉蘭村長期蹲點,持續陪伴及參與家園重建中的文化重建。協助部落取的漂流木、重現部落搭蓋石板屋技術,成立的「排灣好,店」也作為部落工藝品展示與學童課輔的場地。最重要的計畫則是由部落耆老與菁英們規劃、族人自己親手用傳統工法搭蓋的「部落廣場」。
「在以前,如果能蓋一間家屋,那是一輩子的光采,是件了不起的事啊」~ljavulas部落廣場是由宋仙璋先生負責規劃,宋仙璋本身對於部落的歷史、文化、嘉蘭社區營造都有深厚的文化基礎。在規劃設計中他不斷的再回去找排灣族部落過去留下來的歷史,也不斷與自己部落的耆老對話,找回一些經驗與記憶。透過部落內部不斷的集會討論,由嘉蘭部落族人組成一個工班小組,工班的成員都是極具搭蓋傳統建物的老人家,小工的部份則由部落婦女負責,同時在暑假期間青少年回到部落也一起實際參與部落廣場的興建,從作中學,向老人家學習傳統的技藝,讓年輕人參與並了解部落的傳統文化。
2012年7月,部落廣場終於完工了,族人們用雙手把記憶中的「頭目家屋」、「部落會所」與「涼棚」搭建完成,讓族人們可以一起在這裡唱歌、在這裡跳舞、在這裡和「傳統」對話,讓文化在這個場域生生不息的被延續下去。在建置完成的部落廣場裡,隨處都可以遇見傳統,酷似百步蛇的熊鷹羽毛、人頭紋、百步蛇,部落廣場就是傳統的排灣族建築類型。
政府與民間資源×民間志工=文化傳承
嘉蘭村「部落廣場」計畫是由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、台東縣政府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合作,由台灣好基金會負責規劃與執行。按照傳統,部落廣場的建置需要就地取得石材,手工切割以及僱用部落的工班,在政府的法令上有許多不易克服的障礙,所以才由民間單位來負責,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。
多方資源的整合與努力,讓數十年沒有部落廣場的嘉蘭村終於有了頭目家屋、青年會所與涼棚,部落廣場的建置也成就了一件災區重建過程可以稱為「三贏」(政府、民間、部落)的示範。部落廣場的完成,是風災後嘉蘭村的家園重建中,實踐「文化重建」的理想,讓部落年輕人有一個屬於自己可以聚會的「家」,一個可以學習傳統文化的場域。